多介质过滤器(滤床),即采用两种以上的介质作为滤层的介质过滤器,在工业循环水处理系统中,用以去除污水中悬浮物或胶态杂质,能有效地去除沉淀技术不能去除的微小粒子和细菌等,使水质符合循环使用的要求。用于过滤的多孔材料称为滤料,有粒状,粉状和纤维状多种,石英砂是最常见的滤料。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锰砂等,主要用于水处理除浊,软化水,纯水的前级预处理,出水浊度可达3度以下。
多介质过滤器主要由过滤器体、配套管线和阀门构成。主要包括以下组件:简体;布水组件;支撑组件;反洗气管;滤料;排气阀(外置)等。

一.滤料的选择依据:
(1)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免在反冲洗过程中很快地磨损和破碎;
(2)化学稳定性要好;
(3)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及有毒物质,不含有对生产有害、影响生产的物质;
(4)应尽量采用吸附能力、截污能力大、产水量高、出水水质好的滤料。
二.滤料的粒径和装填高度之间的关系
滤床的高度和滤料的平均粒径的比值为800~1000(设计规范)。
滤料的粒径的大小和过滤精度相关。
多介质过滤器(含双滤料过滤器)的过滤材料应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各介质的相对密度和粒径应有一定差别,由无烟煤与石英砂组成的双层滤料过滤器所用的无烟煤相对密度为1.4—1.6,粒径为0.8—1.8mm,石英砂相对密度为2.6—2.65,粒径为0.5—1.2mm;3层滤料过滤器除了以上两种滤料外还可以用锰砂、磁铁矿之类的重质矿石,其相对密度为4.7—5.0,粒径为0.5—4mm。
三.多介质过滤器的滤层设计因素
1、不同滤料具有较大的密度差,保证反洗扰动后不会发生混层现象。
2、根据产水用途选择滤料。
3、粒径要求下层滤料粒径小于上层滤料粒径,以保证下层滤料的有效性和充分利用。
事实上,以三层滤床为例,上层滤料粒径最大,有密度小的轻质滤料组成,如无烟煤、活性炭;中层滤料粒径居中,密度居中,一般为石英砂组成;下层滤料由粒径最小,密度最大的重质滤料组成,如磁铁矿。由于密度差的限制,三层介质过滤器的滤料选择基本上是固定的。上层滤料起粗滤作用,下层滤料起精滤作用,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多介质滤床的作用,出水水质明显好于单层滤料的滤床。
四.单流式、双流式过滤器比较
1.单流式过滤器
单流式过滤器是最简单的过滤器,它的进水和出水都只有一路,器内装备有进水装置、排水系统,有时加设进压缩空气的装置,器外设有各种必要管道、阀门。
运行操作包括反洗、正洗和运行:反洗时先关闭出、入口阀门,保持滤层上部水位200-300mm,开启反洗排水阀门,压缩风阀门,送入18-25l/(s.m2)的压缩风,吹洗3-5min,待反洗结束后,继续水洗3-5min;正洗时开启正洗排水阀门、入口水阀门,水流速10-15m/h;运行流速为10-12m/h。
2.双流式过滤器
双流式过滤器不同于单流式,是中间设有排水系统;滤层较高,在中间排水系统以上的滤层高为0.6-0.7m,以下为1.5-1.7m。所用滤料的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较单流式大,如用石英砂时,滤料的颗粒粒径为0.4-1.5mm,平均粒径为0.8-0.9mm,不均匀系数为2.5-3。
五.过滤器运行中的异常及处理方法
序号
|
异常现象
|
原因
|
处理方法
|
1
|
过滤器周期性水量减小
|
1.过滤砂与悬浮物结块;
2.反洗强度不够或不彻底;
3.反洗周期过长;
4.配水装置或排水装置损坏引起偏流;
5.滤层高度太低;
6.原水水质突然浑浊(水中悬浮物急剧增加)。
|
1.加强反洗及水质澄清;
2.加强水压力和流量;
3.适当增加反洗次数缩短反洗周期;
4.检查配水装置或排水装置;
5.适当增加滤层高度;
6.加强原水水质分析和澄清工作,掌握水质变化规律。
|
2
|
过滤器流量不够
|
1.进水管道或排水系统水头阻力过大;
2.滤层上部被污泥堵塞或有结块情况。
|
1.排除进水管道或排水系统故障;
2.清除污泥或结块,彻底反洗过滤器,尽量降低水中悬浮物含量。
|
3
|
反洗中过滤砂流失
|
1.反洗强度过大;
2.排水或配水装置损坏导致反洗水在过滤器截面上分布不均。
|
1.立即降低反洗强度;
2.检查、检修排水或配水装置。
|
4
|
反洗时间很长浑浊度才降低
|
1.反洗水在过滤器截面上分布不均匀或有死角;2.滤层太脏。
|
1.检查、检修配水或排水装置,消灭死角;
2.适当增加反洗次数和反洗强度。
|
5
|
过滤出水浑浊度达不到要求
|
1.滤层表面被污泥严重污染;
2.滤层高度不够;
3.过滤速度太快。
|
1.加强和改进水的混凝,澄清工作,增大反洗强度;
2.增加滤层高度;
3.调整过滤水的高度
|
6
|
运行时出水水中有滤砂
|
排水装置损坏
|
卸出过滤砂,检查排水装置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