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中存在的各种形式可导致反渗透表面污染,如水和金属氧化物、硅垢、含钙沉淀物、有机物及生物等。膜表面产生的污垢将加速系统性能的下降,如减少产水水量,降低脱盐率,还有一个负面作用就是进水和浓水之间的压差增加。

一.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清洗:
反渗透系统(或装置)是否需要清洗,一般以三个技术参数作为依据,在进水水质稳定、温度一定、其他工况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水量、产水电导、单段(6支)膜压差发生变化,即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或物理冲洗。在正常的给水压力条件下,经温度矫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了10-15%;产水水质降低了10-15%,透盐率增加了10-15%;给水压力增加了10-15%;系统各段之间压差明显增加。

为了提高清洗效果,清洗前需要对膜污染的状况进行分析,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根据反渗透膜污染、结垢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清洗剂进行清洗。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以下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
二.目测:
在确定系统已经发生污染,需要实施化学清洗时,最好先打开压力容器端板,直接观察污染物在压力容器端板与膜元件之间的间隙内累积的情况。一般根据直接观察即可基本确定污染物的类型,继而确定相应的清洗方案。

1、前端污染观察
预处理滤料(砂粒、活性炭)泄露、胶体污染、有机物污染和生物污染,前端最严重,可以从前端膜元件入口观察到颗粒物及粘液状污染。产生生物污染时会发现腥臭味粘液物质,灼烧刮取的生物粘泥(粘膜),会有蛋白质的焦臭气体。

2、末端污染观察
无机盐结垢在系统末端最为严重,在末端膜元件端头处可以摸到粗糙的粉状物。用盐酸(ph=3-4)溶解时有气体冒出,说明沉淀物可能是caco3。硫酸盐垢、硅垢在ph很低时也很难溶解。如果垢在0.1mol/l的hf溶液中是可溶的,则可能是硅垢。
三.称重:
污染的膜元件进水流道附着了污染物,整体重量会加大。将取出的膜元件竖立放置,沥干水分后称重,与膜元件的参考重量进行对比,多余的重量即为附着污染物的重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