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污染问题呈现复杂的流域性污染态势,湖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截至2010年,53.8%的国控重点湖(库)仍然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全国流经城市的江河水系有70%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目前仍有2.98亿人的无法保障。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影响日益显现,流域容量有限已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严峻的形势也体现在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的态势上,包括近期广受关注的广西龙江镉污染、江苏镇江苯酚污染等。
对此,人大代表们对防治水体污染、保护流域生态系统等问题建言献策,带着如何让江河湖泊安澜的问题,记者专访了相关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型江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按照目前国家政策要求,我国正逐步限制开采和使用,地表水将逐步成为城市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因此地表水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地表水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已严重威胁安全。
“中国的水污染问题表现出明显的流域性特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在接受采访时说,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从干流到支流,普遍遭到污染,甚至连水流发源地都面临过度开发的问题。流域本身是有生命的,只有一个自发可以进行良性循环的流域体系才能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无论是人工蓄水还是调水,都属于人工强制干预,违背了流域的本体机能,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在开发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开发,要辩证统一、统筹规划、统一行动,才能使江河既满足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国人大代表、长江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向记者强调,要科学、合理地认识江河流域,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适度开发,把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持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放在突出位置。
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公众的身体健康,根本手段是保护流域水体的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所谓流域物理完整性的保护,就是不能截弯取直。河道的曲直左右着水经过的速度和流量,有利于涵养水源和湿地,并通过水分涵养和创造湿地等构建起当地旺盛、完善的自生系统。一泻千里的洪涝灾害也有可能是截弯取直造成的。化学完整性现在有了相关标准,目前对水体的考核除了cod、氨氮,还应该考虑到重金属、有毒有害化学品及有机物的污染。通过保护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最终达到保护生物完整性的目标,而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就突出表现在生物完整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