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垢剂特点:
①在很大的浓度范围内有效的控制无机物结垢
②不与铁铝氧化物及硅化合物凝聚形成不溶物
③能有效地抑制硅的聚合与沉积,浓水侧sio2浓度可达290 ppm
④可用于反渗透ca及tfc膜、纳滤膜和
⑤极佳的溶解性及稳定性
⑥给水值在5-10范围内均有效
反渗透技术是目前水处理脱盐工艺中最成熟的物理脱盐技术之一。在设计及使用过程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不同用户的水源情况及用水要求等条件的差异化,形成了不同工艺流程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如果工艺设计不完善或者操作不当以及化学添加剂与水源不兼容等情况发生时,往往会导致反渗透系统出现产水量及产水品质的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反渗透系统中的主要元件——反渗透膜元件提前报废,因此对反渗透膜元件的保护在整个系统设计及运行过程中尤其重要。
反渗透工艺属于物理脱盐技术,原理为利用自然条件下渗透的现象,给原水一定压力(大于渗透压),通过一种由高分子有机材质制成的具有选择性透过的半透膜,使水分子和原水中不溶性物质及大部分盐类分离,盐类及不溶性物质会随着淡水的透过而在进水/浓水通道中浓缩,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一些难溶盐类会趋于结垢,为了防止这种结垢发生,在反渗透的进水中往往添加一种阻垢分散剂,抑制垢类的生成。而如何选择与水源兼容且阻垢效果好的阻垢剂成为使用者在选择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电导率快速评测法对几种不同品牌的阻垢剂进行试验,在一定硬度情况下,评价不同阻垢剂在同样剂量下的阻垢效果或者同类阻垢剂在不同加药量下的阻垢效果,本方法适用于中等硬度以下的水源。通过阻垢效果来筛选最经济、适合的阻垢剂和阻垢剂投加量。 用静态阻垢实验方法对目前常用的9类典型的水处理剂阻垢分散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的投加浓度、水中的钙硬和碱度、浊度、铁离子浓度以及杀菌剂对不同类型水处理剂的阻垢分散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水处理剂的类型确定使用条件。
近年来,不同类型的水处理剂和配方不断涌现,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处理剂的作用,了解和研究水处理剂的适用条件和作用机理尤为重要。不少从事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技术人员对聚磷酸盐、有机磷酸盐和羧酸类聚合物等阻垢分散剂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这些阻垢分散剂的正确使用和新型阻垢分散剂的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对阻垢剂和复合缓蚀阻垢剂在使用中对阻碳酸钙和磷酸钙的阻垢分散性能影响因素尚缺少系统的研究,表现出同一种药剂在不同的循环水系统或在同一个循环水系统不同的时期处理效果相差甚远。为解释水处理剂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正确掌握水处理剂的使用条件,有必要对目前常规使用的几种典型的水处理剂的影响因素作较为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