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处理技术的进展
(1) 磁分离法,是通过向化工废水中投加磁种和,利用磁种的剩磁,在混凝剂同时作用下,使颗粒相互吸引而聚结长大,加速悬浮物的分离,然后用磁分离器除去有机污染物,国外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应用。
(2) 声波技术,是通过控制超声波的频率和饱和气体,降解分离有机物质。
(3) 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是用高压脉冲放电,辉光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进行氧化降解。
2 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
(1) 紫外光催化氧化处理,是利用tio2等半导体催化剂在300~400 nm的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光电子空穴和形成羟基自由基等强氧化剂的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最终氧化为co2和h2o。
(2) 湿法氧化(wo)和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 ,湿法氧化是在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中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的处理技术。利用催化剂,用空气中的氧气和纯氧为,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使有机物氧化。湿法氧化作为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在国外已有应用,国内有湿法氧化法处理染料和有机磷废水的实验室研究,但是还没有到实际工业应用阶段。但是随着催化湿法氧化技术研究的发展和日益严峻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需求,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认为是处理化工难降解废水中应优先考虑发展的技术领域。
(3) 微电解技术,又称为内、铁还原、铁碳法、零价铁法等技术,是被广泛研究与应用的一项废水处理技术。生物难降解废水,如染料、印染、农药、制药等工业废水的处理可以用微电解为手段,从而实现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断链、发色与助色基团的脱色,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后续生化反应的进行。目前,微电解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工业废水,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4) 辐照法、脉冲电晕技术,是利用高能电子发生装置或脉冲发生装置产生的电能电子束与水分子碰撞,形成激发态从而发生氧化降解作用。该技术有去除率高、设备占地小,操作简单,但对各种发生装置技术要求高,且价格昂贵,有的还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若要真正投入运行还需进行大量研究。
3 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1) 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发展,用筛选、驯化、诱导、诱变和基因育种等手段培制能分解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工程菌是改进当前活性污泥工艺重要途径之一。在厌氧工艺中除了改良菌株以外,还改进生物处理的主要流程,如a/o,a2/o流程,对除去难降解有机物是极为经济和有效的。生物膜法是一种耐毒性基质较强的接触生物氧化工艺,但处理的不如活性污泥好,将二者结合作用即可显著提高生化降解功能。
(2) 高效微生物优势菌种选育国内现有二级处理设施中,生物处理占70%~80%,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占100%。目前废水的生物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活跃,对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的选育与应用研究是当前生物处理中重要方向。国外已经工业化生产用于多种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制剂。
(3) 固定化细胞技术(简称imc),也叫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将筛选分离出的适宜于降解特定废水的高效菌株,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克隆的特异性菌株进行固定化,使其保持活性并反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