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人口大国,水资源贫乏的国家,660多座城市400多座缺少合格的饮水,2030年人口将达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将由2200m3/人年降至1760m3/人,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尖锐。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杰教授,以“恢复与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研究”为题,做了深入研究。
何为水系统健康循环
所谓水系统健康循环,是指充分尊重水的自然运动规律,合理科学地使用水资源,同时对废水进行再生,使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社会循环不损害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从而维系或恢复城市乃至流域的良好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节制用水的“量水下锅”理论
要建立较为系统的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建立流域城市群用水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城市用水健康循环的示范工程。 张杰院士提到,在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中,做到人与水环境的和谐,首先是节制用水,减小社会水循环的流量。所谓节制用水就是政府经济规划和水事部门要以可持续利用的观念来从事经济与水事活动。不仅倡导工业、农业、城市在用水过程中厉行节约,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区划、企业布局之初就要考虑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因素,从上而下地节制水资源开采量、节制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要“量水下锅”,变“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例如不可在缺水地区布局耗水大的工业,也不可在水系源头和上游河段布置产生有毒有害污水的企业。
社会用水健康循环是循环型城市的基础
张杰院士介绍到,要形成水环境恢复理念:节制和节约用水;污水深度处理和利用;污污泥回归土地;恢复城市面水自然循环途径;面源污染控制;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统筹管理。张杰院士指出,社会用水健康循环是循环型城市的基础。
“虽然我国城市系统现状与健康循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它已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张杰院士指出,目前,大连、深圳、北京、东北等地区相继进行的较为系统的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恢复的研究和实践,是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雏形的初步应用,已经在通往社会用水健康循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